-
当前位置: 信用枣庄>>图片新闻
枣庄市全面提升“信易贷”工作质效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3-31
3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枣庄市全面提升“信易贷”工作质效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崔海庆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
隋 民 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王 森 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张宏伟 财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定实施“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将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抓手。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市人民银行、枣庄金融监管分局统筹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落实落地,全面构建“133”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建设全市统一的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枣庄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务端归集数据、金融端创新产品、企业端便捷融资“三端协同”,标准化数据接口、智能化匹配模型、生态化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更加广泛,“信易贷”工作开展更加扎实,逐步形成了政府、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共建的工作机制,为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信用方案”,推动“信用越好,贷款越便利”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惠及中小微企业。 一是高定位完成平台整合,建成地方金融枢纽基础设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统筹整合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决策部署,破解融资平台“功能重复”“运行低效”、融资数据“多头对接”“信息壁垒”等痛点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全面摸排,会同市财政局反复论证、科学评估,最终确定“枣庄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全市唯一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市财金集团为唯一运营主体。平台坚持公益性原则,作为全市企业、金融机构注册的“统一入口”和结果反馈的“统一出口”,纳入国家和省融资平台网络一体化管理,将在信用查询、贷款撮合、政策直达和融资增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 二是高标准共享信用信息,有效破除银企信息“孤岛效应”。“信易贷”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政策工具,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是推进“信易贷”工作的关键。市发展改革委在全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支持下,协同各区(市)及市人社、医保、公积金、工信、科技等部门,累计归集信用信息超7亿条,强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中枢核心”功能,打造信用信息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数据底座。平台现已实现注册登记、社会保险、司法判决等31类全国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信息、51类本地政务数据信息数据的接口对接,信用信息共享质效大幅提升,将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真正实现“信用数据流”向“信贷资金流”的高效转化,为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便利度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高质效推动银企对接,打通信用增信“信贷”转化通道。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实现全域银行业金融机构100%覆盖,吸纳注册企业超12万家。市发展改革委着力强化平台科技赋能,重点推进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与枣庄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建信用信息加工联合实验室,深挖信用数据价值,开发“信易贷”产品,推动融资授信精准匹配、一键直达;联合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精准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推动“信易贷”服务由“扩面”向“提质”转变。截至2025年2月底,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授信99.23亿元,发放贷款74.40亿元,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形成“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智慧金融服务新格局。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化“政银数”协同机制,联合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以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应用价值,完善融资支持体系,打造民营企业融资“快车道”,为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一是固本强基,夯实平台发展基础。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确保国家“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清单”内数据充分归集,依法依规加大清单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在整合公共数据基础上,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汇集商业、产业等领域数据,实现融资信用数据应接尽接。加强数据质量协同治理,建立健全信息更新维护机制,不断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质效。进一步提升平台功能,逐步实现政府推送的融资项目“一口发布”,企业和金融机构“一口对接”,金融伙伴服务“一键直达”,全方位提升平台服务质效。
二是赋能增效,强化数据要素应用。立足平台枢纽定位,探索构建市级金融主题数据库,强化公共信用数据与金融数据的融合应用。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开放对接,搭建标准化数据对接通道,提升平台征信服务专业化水平,重点优化企业信用画像、行业风险评估等核心功能模块。支持平台根据实际需求,依法依规开展定制信用报告以及为信贷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贷后风险监测等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建立数据归集、智能分析、风险预警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三是聚势扩容,引导多元主体入驻。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枣庄金融监管分局,推动金融机构与平台务实合作,组织银行、保险、国有地方金融组织“应入尽入”。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在客户筛选、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中,有效应用平台提供的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投放。同时,按照“优存量强增量”原则,引导新注册企业入驻平台,扩大经营主体覆盖面,加强存量企业跟踪维护,优化智能金融管家服务,全面提升经营主体融资获得感。
四是拓维提质,创新金融供给模式。针对金融机构差异化客群特征,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精准用户画像,充分发挥信用信息集聚优势,打造平台专项金融产品。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三农”等特色功能模块,支持金融机构用好特色化信用信息,面向市场需求推出细分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发挥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建立动态企业数据库,对“申报清单”内企业开展信用审核,为“推荐清单”内企业精准匹配金融产品,有效提升全市小微企业融资对接转化率。答记者问大众日报记者: 当前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探索新路径。请问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小微企业覆盖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是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自2024年10月以来,枣庄金融监管分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高效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要求,精准定位“关键节点”角色,聚焦“机制协同打通梗阻、靶向施策破除壁垒、数字赋能提质增效“三大方向,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融资可得性不断提升,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一是坚持机制协同、流程优化,在纵横贯通中全面强保障、促落实。会同市发改委推动建立市、县两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和各级工作专班,召开工作部署会议10余次,选派7名监管干部、68名银行业务骨干进驻区(市)专班,凝聚“政府+监管+银行”三方合力,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立体化工作机制;制定银行、县域专班两张流程《明白纸》,建立问题清单等三个“台账”,配套制定小微企业融资“联合会诊”制度,专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确保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高效解决。自协调机制建立以来,截至2025年2月末,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累计授信99.2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74.40亿元,通过“联合会诊”推动解决93家企业102个问题,其中枣庄市“联合会诊”典型案例被国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采用并呈报国务院。
齐鲁晚报记者:
为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开发上线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市人民银行能否介绍一下资金流信息平台?中小微企业如何使用这个平台?目前我市应用成效如何?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融资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缺少连续性、稳定性的信用信息。中小微企业在各银行账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能够全生命周期地动态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可以用来帮助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对此,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建设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的正是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包括公共机构资金往来、代理资金往来等六大类信息,解决了金融机构跨行共享资金流信用信息的堵点难点。
在系统接入上,资金流平台于2024年10月25日上线后,全国共31家金融机构完成首批总对总接入,其中我市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恒丰银行、枣庄农商银行、滕州农商银行等9家银行均已接入。目前,市人民银行正组织枣庄银行申请接入,其他各城市商业银行也由其总行申请接入,计划今年末全面完成系统对接。枣庄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是全市唯一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财金集团作为平台运营主体始终坚持以“金融赋能、数据增信”为核心,通过三大创新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一、数智融合搭建平台,推动普惠服务提质增效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是企业最好的“市场通行证”。
去年以来,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及市委市政府“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安排,市发展改革委聚焦经营主体开具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繁、难、慢等问题,深入实施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司法行政、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52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工作,依托信用信息全面及时规范归集的坚实基础,释放信用数字化改革红利,以法治手段为经营主体提供办事便利,有力支持了“无证明城市”建设,切实解决政务服务突出问题。
文章关键字:
企业
信用
金融
平台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