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枣庄>>枣庄动态
枣庄山亭坚持三位一体举措 力推信用审批互联互促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6-27
枣庄市山亭区探索“信用+审批”联合应用模式,通过拓宽信息归集路径、优化守信激励措施、强化失信惩戒警示三项举措并重,一体推进信用评价与行政审批深度融合,实现“信用越好、审批越易”的良性循环,形成信用体系与政务服务互联互促新发展格局。
拓宽信息归集“高速路”,夯实信用审批数据底座。信用信息的全面、精准归集是“信用+审批”模式运行的基础。山亭区以数据共享为核心,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跨层级、跨领域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为审批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一是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司法等部门的信用数据,建立覆盖企业及个人的全维度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一网通查”。依托区“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动态更新信用记录,确保审批部门实时掌握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二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打通政务服务平台与信用信息平台的接口,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如政务大厅在群众办件取号时,系统自动调取其信用等级情况,对信用等级为AA级以上的市场主体,享受“信易批绿色通道”服务等。三是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在数据共享的同时,严格落实信息保护制度,采用区块链、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确保信用数据安全可控,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优化守信普惠“政策包”,激发市场主体诚信活力。为让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在行政审批中享受更多便利,山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建立守信激励长效机制,形成“守信受益”正向循环。一是打造“信易批”服务品牌。全面推行“信易批绿色通道”和“信用承诺”制度,推出诚信主体“告知承诺”事项73项,“容缺受理”事项56项。开设“信易批”服务专窗3个,梳理制作“信易批”服务指南、服务台账,配备信用服务专员6人,为诚信主体提供“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信易批”服务350余人次,让信用信息“多跑路”,让诚信主体“少跑腿”。二是开辟信用审批服务阵地。设立信用VIP审批室,为诚信主体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药品经营、互联网上网经营等优先受理,由引导员引导到“信用VIP审批室”,提供“一对一”服务。设立信用驿站,诚信主体可以在此查询“信易批”服务清单、免费借阅书籍、使用信用雨伞等服务。打造信用云速勘服务室,将信用体系建设与做优勘验服务相结合,强化信用结果运用,缩短办理时限、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三是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实施“信用+告知承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事项、办理条件、标准、技术要求和所需材料等内容,信用申请人依规做出书面承诺,审批人员依据承诺当场或者在承诺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如诊所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当场发证,45日内联合监管部门现场勘验。推行“信用+容缺受理”,对符合信用条件的申请人,具备申请该业务的主要材料和条件,次要材料暂时欠缺或存在瑕疵情况的,允许先行审批,后续补正,今年以来,通过“信用+容缺受理”办理业务21件。推出“信用+秒批”,引导信用良好的企业、个人启用秒批服务,只需身份证就能自助办理个体和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审批业务。创新“信用+云服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个人,在提交材料阶段提前介入,借助微信视频、微信群、爱山东APP等平台工具,线上传输材料模板、服务指南,提供“云辅导”。提前审核材料内容,提出专业的意见建议,开展“云评审”,在节省企业申办时间和成本的同时,审批服务效率平均提速40%以上。
搭建失信惩戒“曝光台”,筑牢信用监管防线。强化失信惩戒机制,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清单。明确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对虚假申报、违规经营等行为纳入失信名单,并在审批环节实施限制措施。如某出版物零售商户因虚假材料申报被列入失信名单,后续在办理经营许可时被系统自动拦截,需整改后方可继续申请。二是推行“信用预警+重点监管”。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在审批过程中加强材料核验和现场核查,提高监管力度。三是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允许失信主体通过整改、履行义务等方式修复信用,引导其重回诚信轨道。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因未按时年报被标记为经营异常后,须主动补报并承诺守法经营,信用得以修复,重新享受正常审批服务。通过协同搭建失信惩戒“曝光台”,进一步营造了“守信者畅行、失信者受限”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