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枣庄>>枣庄动态
【诚信建设万里行 枣庄在行动】搭平台 建机制 优服务——市中区全力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05-31
近年来,市中区紧紧围绕“高素质人才集聚、高效人才服务、高位平台建设”工作思路,以“干到极致、走在前列”的姿态定位,着力在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三个方面下真功求突破,探索了人才强区的“市中路径”,擦亮了人才工作的“市中品牌”。连续多年综合考核人才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入选省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1项,1家企业入选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一、打造立体化人才集聚平台,实现从“拉着来”到“慕名来”的转变。实施“产才融合发展工程”,积极探索以高端平台载体为引擎,带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驱动发展的新机制。一是构建立体化招才引智平台。瞄准“北上广深”等人才金矿,连续四年承办高层次人才枣庄行、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实行柔性引才“一人一策”配套支持,先后引进省级以上高端人才80人,成功落地优质创新项目20余个。今年已柔性引才8人,完成全年目标57%。二是搭建多层次创新研发平台。打造中建材科创院,创建成为首批经省政府批准的五家创新创业共同体之一,并作为样板启动建设。建设国科医工CDMO产业化基地,引进落地投资2亿元的海斯凯尔项目。争创科研创新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平台34个。今年已成功创建1个省海外高层次专家工作站。三是培育全周期创业培育平台。快速引进清华启迪之星孵化器,协助引进高端人才23人,带动落地胖虎等优质项目19个,央视《走遍中国》进行专题报道。打造鲁南高层次人才加速器,对接引进轰轰AI机器人项目,列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支持名单。投资60亿元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和大健康产业园,落地转化高科技人才项目20个,7家企业已投产。今年,重点融入“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人才创新创业培育生态链条,切实增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成效,为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贡献力量。
二、构建多维度引才育才机制,实现从“请人来”到“人要来”的转变。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充分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一是完善政策引领机制。2020年出台了17条人才新政,今年又刚刚拿出了务实管用、“真金白银”的“新十条”支持政策,设立了4支总额23亿元的投资基金,平均每年支出人才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快速提升了区域人才竞争力,先后带动培育省级人才26人、市级人才68人,2019年全职引进了全市首位国家级顶尖人才。今年已申报了7名国家级人才申报人选,力争实现“零”突破。二是升级联系沟通机制。持续开展“送人才政策进企业”活动,每年走访调研企业50余家、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每年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企业家座谈会和联谊会,收集专家需求,倾听人才心声;建立“政企沟通交流群”,畅通联系渠道,帮助排忧解困。三是强化分类培育机制。依托市中区企业家协会,每年培训企业家200人以上,遴选30名企业人才到知名高校学习深造。每年优选青年人才60人以上,支持企业引进本硕博毕业生700人以上,先后发放生活补助和购房补贴730余万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通企业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区级“首席技师”“乡村之星”“文化工匠”“十佳医师”等“土专家”“田秀才”,真正让各类人才有荣誉、得实惠、受尊重。今年重点招录优选青年人才80人,引进大学毕业生3000人以上。
三、开展全方位人才服务保障,实现从“中转站”到“终点站”的转变。推动人才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一是开通全渠道优质服务。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户籍、就医、交通、子女入学等11项便利服务,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今年重点发放高端人才“绿卡”,优化升级领导联系帮包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保障,大力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实施全流程便捷服务。汇总制作70条人才、企业政策清单和政策解读,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和操作流程,实施“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支持政策。三是落实高标准安居服务。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148套人才公寓,餐厅、超市、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广场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简化申请、入住、管理等操作程序,实现“不拎包即入住”。三年内计划租赁闲置快捷酒店打造青年人才公寓300套,高标准建设汇鑫尚贤居高端专家公寓150套,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灵感迸发的人才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