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枣庄>>枣庄动态
枣庄市建立“四级三创”信用县创建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信用支撑
来源 :市人民银行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10-18
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在推进信用县创建过程中,紧紧围绕枣庄市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依托各级行政、金融、社会资源,坚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分级开展 “信用示范县”“信用示范镇”“信用示范村”(以下简称“三信”)创建活动,形成“四级三创”体系,进一步改善县、镇、村的信用硬件建设,优化信用软环境。创建过程中,通过简化创建标准,建立完善县、镇、村信用档案,分别开展信用评分,提高县域信用创建的可操作性和建档覆盖率,能有效缓解县域银农银微间信用信息不对称、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低等融资梗阻,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提供信用支撑。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四级三创”创建体系,推进立体创建。制定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开展“信用示范县”“信用示范镇”“信用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的、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创建步骤,组织辖区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实行“市、县、镇、村”四级联运、层层创建,从评选“信用示范户”入手,摸清各级政府对信用建设的支持重视情况,并通过创建活动争取更多的行政资源支持,增强信用创建在县域的主动权,逐步在全市形成一批“信用示范县”“信用示范镇”“信用示范村”,提升县域、“三农”、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制定“三信”创建标准,作为金融机构的创建依据。在充分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立足辖区县域经济实际,在研究制定了“信用示范户”评选标准的基础上,紧紧着眼于信用环境方面的内容,制定了“三信”创建标准,细化信用指标,实行百分制计分,基本反映县、镇、村的信用状况。如“信用示范村”明确了8 方面的评选标准,便于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据开展评选活动;“三信”创建以信用设施建设、失信现象、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清收等指标为主,由金融机构按标准分别填制,增强创建活动的标准化。
(三)建立“三信”创建台账,由金融机构采集信息。根据创建标准,分别制定了 “信用示范村”创建台账、“信用示范镇”创建台账、“信用示范县”创建台账,便于基层金融机构逐一采集信息、填写相关情况。各金融机构对照创建台账的指标要求,逐级采集信息,并根据其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填制台账,做到“一村一表”、“一镇一表”、“一县一表”。
(四)汇总“三信”创建台账,由人民银行推荐创建名单。各基层金融机构根据创建明细表格式,汇总创建台账,通过逐级上报、层层汇总,最后由人民银行统一汇总,合并同一村、镇、县的创建指标,形成全市创建明细表,并逐一打分,形成“三信”创建推荐名单,由领导小组共同评选,确定“信用示范县”“信用示范镇”“信用示范村”名单。
二、达到的效果
(一)增强了“三信”建档立卡的可操作性。通过制定创建标准,明确了“三信”创建的指标和要求,且创建标准简明扼要、紧扣主题、易于采集,金融机构根据创建标准,结合实地调研,即可采集完整信息,增强了创建台账的可操作性。同时,以信用状况和效果检验具体工作措施,规避了政府部门信息采集难问题,使建立信用台账工作便于操作、便于定性、便于打分。
(二)调动了金融机构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由于信息指标接地气、台账易建立、整体操作性强,且采集的信息符合金融机构需求,增强了金融机构参与“三信”创建的积极性。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将“三信”创建工作与整村授信、信用社区建设、个体户信用调查、小微企业“首贷培植”等工作结合起来,不定模式,不拘形式,使“三信”创建工作更具广泛性,吸引更多的基层金融机构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
(三)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信用建设的重视程度。涉农金融机构基层分支机构将“三信”创建工作向镇政府、县政府汇报,并将创建进度、指标状况及时向当地政府报送,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一旦出现评选结果,对区域信用状况出现共识,势必影响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情况。因此,一些基层政府重视信用创建、参与信用创建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不断推进村级、镇级、县域信用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