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枣庄>>信用研究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软实力
来源 :转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03-30
核心提示:
优化企业为本的法治营商环境,严厉处罚违规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稳定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促进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进一步打造服务型政府,真正当好为企服务的“店小二”,加大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着力解决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堵点”。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加快城市转型?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现实和不二的答案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良好的经营环境。”同理,枣庄是一座极具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的经济要发展,城市要转型,百姓的幸福指数要提高,更离不开“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三驾并排同行的“马车”。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围绕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强化项目意识,树立开放理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枣庄目前的现实经济条件不容我们懈怠。我们面对全省各地积极竞争的态势,催促我们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步伐;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大趋势,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更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软实力,并加快建立富有外在引力和内在张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从而为枣庄先把经济搞上去打牢基础。
营商环境总体满意率达到95%
通过调查走访4个区(市)的20家企业发现,我市营商环境逐步优化,企业总体满意率较高,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必须进一步加以改进。在调研的20家企业中,大型企业5家,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5家,微型企业4家。20家企业对当前营商环境满意的占90%,比较满意的占5%,营商环境总体满意率达95%。对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改善营商环境所做的工作,认为很好的占60%,认为好的占35%,认为很好、好的达到95%。20家企业均表示,在枣庄有获得感、归属感,愿意继续留在枣庄发展。
(一)交通便利的满意度为100%。20家企业均认为交通便利,满意度为100%。目前,枣庄的交通运输实现了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管理的“大交通”体制,进入了综合交通管理的新时期。强化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
(二)市场环境满意度为90%。20家企业中,9家企业认为市场环境有明显改善,9家企业认为有所改善,市场环境满意度为90%。近年来,枣庄市大力实施流程再造,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求突破,坚持全过程服务、个性化服务,只要是合理、合法、合规的需求,企业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真正当好为企服务的“店小二”。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万户,比上年增长18.7%。
(三)法治环境满意度为100%。6家企业认为法治环境明显改善,14家企业认为有所改善,法治环境满意度为100%。2018年,枣庄市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0余件,市长热线办复率99%。这是深化法治枣庄、平安枣庄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结果。
(四)政策环境满意度为100%。13家企业认为政策环境明显改善,7家认为有所改善,政策环境满意度100%。2018年,枣庄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削减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072项,削减幅度达22%;推行“一次办好”集中审批和“减证便民”服务,取消市级证明事项26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和在线申办率达99.2%。
(五)社会环境满意度为100%。12家企业认为社会环境明显改善,8家认为有所改善,社会环境满意度为100%。枣庄市多部门联合开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有效优化净化了社会环境。
(六)融资环境满意度为90%。7家企业认为融资环境有明显改善,11家认为有所改善,融资环境满意度达90%。枣庄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对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且担保费率不高于1.5%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发生代偿时,由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贷款银行按协商的比例共同承担代偿责任。
(七)人才发展环境满意度为100%。8家企业认为人才环境明显改善,12家企业认为有所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满意度为100%。2019年上半年,55%的企业人均职工教育培训费比去年同期增加,85%的企业能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当地解决子女上学问题。
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运营成本上升。55%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上升快,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30%的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有的企业还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税费负担重。
(二)信息不对称。80%的企业已享受优惠政策,有的享受税费减免,有的享受政府资金扶持,有的享受贷款优惠;但20%的企业表示对新出台的政策规定了解不及时、不全面,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很多惠企政策,民营企业没有正规的渠道了解掌握政策规定,市场主体知晓度不高,政策效应不佳。
(三)融资难融资贵。20%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35%的企业认为融资难融资贵。部分企业反映,融资过程需要提交审核的资料繁琐,获得贷款的企业中,一般首次贷款需要1至2个月时间,时间长、成本较高。
(四)本地民营企业享受待遇不同等。个别企业认为,有些职能部门对企业区别对待,招商引资落户枣庄的外地企业待遇高、优惠多,而本地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五)环保治理等问题存在“一刀切”现象。部分企业反映,个别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未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存在“一刀切”等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六)物流成本较高。调查的20家企业中,11家企业认为枣庄缺乏大型物流中心,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与江浙地区物流成本相比,7家企业认为物流成本偏高。
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抓好政策宣传落地。一是对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以及各项政策列出责任清单,对标对表监督各项政策落地见成效。二是新出台的政策,要及时出台具体的操作标准、流程,及时落实到位。三是要多维宣传政策,特别是惠企政策,列出惠企政策一览表,在公众信息网、政府APP、部门宣传栏等多地宣传,或打造全市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及时推送,企业可在平台发布留言,对企业提出的找谁办、怎么办等问题迅速回应。同时主动服务到家,定时将执行的惠企政策一览表通知到企业。
(二)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55%的企业呼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一是搭建“政、银、企、保”交流合作平台,增大贷款授信力度,做大做实政府各项担保补助基金,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二是加强银行与税务合作,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纳税额作为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诚信纳税企业缺抵押少担保难题。三是将企业法人个人信用与所注册的企业信用挂钩,纳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银行信贷应向创新型、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社区服务型等民营企业适当倾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三)优化企业为本的法治营商环境。25%的企业反映,要严厉处罚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对于企业而言,法治环境的稳定性意味着更强的安全感和更持久的投资动力,将已有政策法治化,法律效力规范化,搭建企业信用平台,实时拉黑失信企业。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无营业执照,扰乱市场秩序的黑工厂,做到“零容忍”,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稳定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四)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15%的企业建议,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特别是办理基本建设手续时需要提报的资料过多,存在前后重复的现象。完善政府综合服务机构,扩大一站式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促进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五)进一步打造服务型政府。45%的企业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企业技术改造、科研与高校、科研机构牵线搭桥;45%的企业呼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企业还反映,尽可能多组织企业参加交易会,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环境,着力解决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堵点”。
我市营商环境迎来曙光
“要在营商环境上攻坚突破,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不仅要和别人比,更要多和自己比,市场主体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企业家是枣庄发展的功臣,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怎么支持都不算多。对于合法经营的企业和企业家,无论是外来还是本土都必须一视同仁,谁给他们穿小鞋,我们就念谁的紧箍咒;谁让企业不好过,我们就让谁难过;谁破坏枣庄的发展环境,我们就砸谁的饭碗。”这是市委书记陈平在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亦是我市营商环境迎来新一轮的曙光。
的确如此,实施好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是摆在各级面前的一次“大考”,必须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必须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必须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必须强化责任勇担当,苦干实干加油干,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集中精力强工业这一主题,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奋力为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