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枣庄官方网站!今天是:
努力谱写“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枣庄新篇章——“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出“枣庄声音”

来源 :转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09-09

   9月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枣庄专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发布会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全国50余家媒体记者将目光投向跨越追赶的枣庄,把镜头对准砥砺前行的枣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枣庄建市60周年。60年前,城市人口不足2万人,建成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仅为11%。60年后的今天,城镇人口增长到229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2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9.3%。从过去“一个岗楼两盏灯,一把花生逛全城”的矿区小镇,发展成为今天“一城山水满城绿,满城园林一城景”的鲁南门户、山水之城,枣庄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实现了怎样的跨越发展?

  优异的“枣庄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60年增长690倍。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峄县建制,建立枣庄市(县级)。1961年9月12日,枣庄市由地辖市改为省辖市。建市初期,枣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经过 60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61年的2.51亿元、4190万元,跃升至2020年的1733亿元、140.8亿元,分别增长690倍、335倍。三次产业比由建市之初的34.3:49.8:15.9调整为2020年的9.6:40.6:49.8,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三二一”,尤其是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从挖煤炭、烧水泥的“一黑一灰”到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两高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蝶变。

  奋进一甲子,砥砺六十载。60年风雨沧桑,60年奋力前行,枣庄不仅综合实力实现了重大跨越,枣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截至当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98元、17690元,人均居住面积38.8平方米,私家车保有量达到67.7万辆,平均预期寿命76.6岁,城乡教育、医疗、养老资源更加均衡,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获得感越来越强。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实现良好开局

   枣庄是老工业基地,早在1878年,这里就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中兴煤矿公司。计划经济时期,枣庄累计输出原煤4亿吨、电力2000多亿度、化肥600多万吨,为支持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确立了工业城市、能源基地的地位,铸就了枣庄人的“工业强市”情结。

   枣庄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未来也必将因工业而强。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市委、市政府立足基础、顺应民意,作出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大决策部署。3月2日,召开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吹响了“大抓工业、抓大产业”的奋进号角。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一切工作向大局靠拢,一切资源向大局倾斜,一切力量向大局汇聚,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趋势性、阶段性的成效。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均好于一季度。1—7月份,税收收入增长27.4%,增幅位居全省第3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1.8%,位居全省第8位;进出口总额增长45.3%,位居全省第5位。工业企业加快生产、加大投资的信心不断增强,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39.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6.8%,工业利润增长156.1%。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加快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用3到5年时间,打造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2个千亿级、新材料1个五百亿级、新能源和新医药2个三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2121”产业雁阵。1—7月份,“6+3”产业增加值增长24.9%,6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20年底的38.2%提升到46.3%。

  招商质效显著提高,坚持“招大引外、招新引高”,积极促成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民企和产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111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名单,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持续打造优质便利的营商环境

  一个项目落地的快慢,反映了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发布会上,有记者在提问时,对投资50亿元的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仅用3个月就落地建设表示惊叹,而这也充分说明枣庄的营商环境不断在优化、在提升。

  今年全市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认真落实1个实施方案及配套20条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

  行政审批方面,我市是全省第5个实现5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全覆盖的市,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间均压减70%以上,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同时,为了让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精准实施市场监督管理,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累计组织开展监管检查11294家次,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今年共归集信用信息33.2万条,同比增长213%。市场主体因严重失信及时受到联合惩戒,构建了“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

  法治环境更加公平正义,对全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强化司法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司法执法平等保护机制,近年来,累计受理审结合同纠纷等案件7199件,执结涉金融债权案件1198件;强化企业权益保护,对企业轻微违规或非主观过失实行首次不罚、首次轻罚,共办理不予或免于行政处罚案件742件,减轻处罚案件115件。 

   此外,在服务环境更加优质便捷上,全市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完善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图谱,实现了“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实行重点项目专员推进,及时化解项目建设难题320余项。建立全方位诉求办理机制,依托政务服务热线、政府网站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广泛收集、扎口办理企业反映问题,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诉求11075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

   良好的基础优势,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得全市今年的“双招双引”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快即是大局”的姿态,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聚焦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以链式思维精准开展“招大引外、招新引高”,1—8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632个、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0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6个、50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360亿元的山东能源集团兖矿十四五期间系列化工项目、215亿元的联泓集团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100亿元的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签约落地。

   下一步,全市将持续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实行交叉检查、定期通报,常态化开展督查暗访,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企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标准提升创新平台,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高水平引进创新人才,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努力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全方位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积极报道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决处理和曝光一批反面典型,以优良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文章关键字: 枣庄 工业 产业 发布会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