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枣庄官方网站!今天是:
【诚信建设万里行 枣庄在行动】绘就工业经济“上扬曲线”——滕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01-13

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是推动城市转型的主动力,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城市兴。

回首五年来工业经济发展之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工业发展不利因素叠加累加的态势,我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发展新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精准作为、有效应对、亲清服务,工业项目建设高歌猛进、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壮大,工业后劲活力不断增强,勾勒出滕州工业经济的“上扬曲线”,收获了跨越发展的满满欣喜。2021年,预计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241%。

培大育强 工业经济壮腰杆

工业是全市经济的“中流砥柱”。工业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离不开优质项目、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支撑。

隆冬时节,放眼滕州,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随时随处都可感受到重大项目攻坚的“速度”和“激情”。

2017年以来,全市共实施重点项目332个,总投资2437.6亿元。其中,6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已有183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017.8亿元。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的同时,重点企业也在稳步发展。我市先后实施“62131”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和“247”领航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提升等三大计划。截至目前,各类民营企业超4.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86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16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国家“绿色工厂”6家、省“绿色工厂”1家,年营收超10亿元工业企业13家。联泓新科实现A股上市,并连续三年入选省百强民企或百强创新潜力民企;鲁南化工成为首家营收过百亿元工业企业。

结构调优 主导产业挑大梁

主导产业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

位于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总投资200亿元的兖矿鲁南化工氨基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以合成氨为原料,延伸生产尼龙66、ABS树脂等高端氨基新材料,拉长了氨基产业链条,打造了氨基新材料领域规模化和一体化的生产格局。这是我市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聚链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高端化工产业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在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材锂膜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现场,高科技、智能化的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这条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隔膜生产线,补齐了锂电产业链条的关键一环,为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擦亮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城市名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年来,我市围绕做大做强、做精做实主导产业这一定位,出台《关于聚焦产业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我市重点发展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建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工业的投入和产业引导,主导产业培植开创新局面。先后实施“265”产业培育工程、八大产业振兴战略、“633”产业培植工程,编制完成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产业规划,强化与央企、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成功招引北玻院产业转化基地、中科院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腾龙智能制造产业园、鑫迪工业4.0智能制造、鲁化己内酰胺、中材锂膜等项目,积极打造国家化工新材料、高端中小数控机床、一站式全屋定制家居装饰等产业基地。2021年,预计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产业分别实现营收280亿元、300亿元。

创新驱动 从制造走向智造

置身于山东鑫迪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车间,数控操作台前鲜见工人的身影。板件从智能立体原料仓出发,经过开料、封边、钻孔、分拣、打包等工序,全部由机械臂、智能物流系统等自动完成,全程不落地、不经人手,真正实现了智能无人操作。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车间环境,与以往机器轰鸣、粉尘纷飞的场景判若云泥,已经实现了“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蜕变。

在山东威达高端精密五轴机床产业化项目生产车间内,原来油污遍地、噪声刺耳的场景不见了,现代化的生产厂房、智能化的机械设备映入眼帘。该项目是威达重工正在实施的产品升级、业态转型、强链补链项目,项目全部竣工后,三年内营收将迈上20亿元大关,成为机床产业国际一流品牌。

鑫迪家居和威达重工等传统制造企业的“智变”正是我市以智能制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我市坚持“抓技改、强创新”,突出“动能转换”,技改创新驱动取得新成效。先后实施工业企业技改三年振兴行动、“三百工程”,累计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467项(剔除重复项目),69个项目列入省技术改造导向目录,128个项目列入省“四个一批”项目,18家企业被评为枣庄市技术改造示范。设立首批2亿元技改基金,中材锂膜成功获得2018年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支持。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超过1300个,累计有229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1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目前累计35项);恒瑞磁电等4家企业成功创建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目前累计19家),联泓新科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发展到7家、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发展到2家。

突出“数字赋能”,两化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我市大力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大数据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与浪潮集团合作建立中国机床海淘网、工业互联网机床云平台;近100家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近500家企业完成省两化融合评估,威达重工等10家企业列入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其中国家级2家),6家企业被评为枣庄市两化融合示范。


文章关键字: 工业 企业 经济 产业 项目